2015年2月27日,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的创始人弗兰克·德雷克在加州。

图片来源:Ramin Rahimian for 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弗兰克·德雷克被称为搜寻地外文明计划之父,他在1960年首次尝试探测到来自地外生命的无线电传输。他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推进SETI的技术和理念。德雷克善于合作,帮助他人研究一个高风险的边缘话题,而他可能无法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些话题的成果。他帮助SETI合法化,并推动人类解决终极问题:我们是孤独的吗?

1961年,92岁去世的德雷克领导了第一次探索外星文明的科学研讨会。为了促进讨论,他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因素——比如恒星形成的速率、拥有行星的恒星的比例以及这些行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这些因素相乘,就产生了一个可以交流的、技术文明的估计数量。六十年后,这个计算——德雷克方程——仍然是该领域讨论的一个支架。

德雷克出生在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小时候,他经常骑自行车去这座城市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8岁时,他第一次对外星生命产生了好奇,并在纽约伊萨卡的康奈尔大学选修天文学课程时重新燃起了他的兴趣。一天晚上,在观察木星时,他不仅看到了这颗巨大的行星,还看到了环绕木星运行的卫星。多年后接受采访时,他说,“这让整件事看起来非常真实。”他去了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哈佛大学,攻读射电天文学这一相对较新的领域的研究生学位。在这一领域,他研究了恒星的形成,并第一个观测到土星发出的微波。

他曾经捕捉到来自昴宿星团的似乎是智慧生命的信号。这实际上是来自人类科技的干扰,但这一经历引发了痴迷。“每当我想到一种仪器……我就会顺便问自己,‘这能用来寻找生命吗?’”他说。“答案总是否定的,直到我们发明了现代射电望远镜。”德雷克毕业后在西弗吉尼亚州格林班克的新国家射电天文台遇到了他的第一个这样的望远镜,他在那里工作。当天文台的旗舰仪器正在建造时,工作人员的科学家购买了一个26米的现成天线——塔特尔望远镜。德雷克用它详细绘制了星系中心的地图,描述了金星表面的温度,并证明了辐射带环绕着木星。

德雷克认为这个仪器也可以寻找生命。它可以在3秒差距外探测到类地文明,比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Alpha Centauri)远两倍多。在天文台主任的支持下,德雷克设计了一项开创性的SETI实验,称为奥兹玛计划:在两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周围寻找智慧生物的迹象。第一天,德雷克满怀希望地看着。他说:“每当你寻找外星智能无线电信号时,一开始你总会觉得信号可能马上就会弹出。”但奥兹玛在两个月后去世,没有确定的结果。

然而,德雷克搜寻地外智慧的消息让美国国家科学院邀请他在绿岸组织第一次搜寻地外智慧的科学研讨会。德雷克只能想到邀请几个相关的科学家,包括他自己。大多数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的哲学都带有德雷克方程的印记,这是他在那次活动中提出的。SETI后来很难吸引到联邦资金,德雷克回忆说,他的同事们对他早期的努力“积极但不热情”。他说:“只要对资金或望远镜资源没有太大的要求,人们愿意让你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即使这可能很疯狂。”

他先是搬到加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然后在康奈尔大学担任教授,后来成为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台的主任。在那里,他继续进行标准的射电天文学工作,包括关注脉冲星——英国天文学家乔斯林·贝尔·伯奈尔在1967年发现的强周期性射电源。但他一直对外星人感兴趣。20世纪70年代初,他与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共同设计了这些匾牌,上面有图片信息,可以发送给任何可能拦截它们的生物,由NASA的先锋10号和11号探测器携带。1974年,他领导编写了阿雷西博电文,这是一种向M13星团传送地球信息的无线电传输。他监督了金唱片项目,该项目在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号探测器上记录了人类的故事。

1984年,德雷克搬到了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他接着在SETI研究所领导卡尔·萨根宇宙生命研究中心,这是加利福尼亚山景城的一个非营利性研究中心,致力于德雷克方程的各个方面,并担任其董事会主席。

德雷克野心勃勃,但他不争强好胜,也不寻求关注。他协助了从他早期的努力中发展起来的SETI项目。他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PANOSETI项目的团队成员,该项目旨在寻找光学和近红外脉冲,他也是“突破倾听”(Breakthrough Listen)咨询委员会的成员,该项目部分利用绿岸望远镜(Green Bank Telescope)收集无线电数据。

在这些努力中,德雷克表现出了参与低概率、高后果事件的意愿。他说:“我喜欢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存在。”“据我所知,你能在宇宙中找到的最迷人、最有趣的东西不是另一种恒星或星系,而是另一种生命。”他向地球展示了SETI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接受了一个观点:最迷人的科学可能不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产生成果。